作者:zhangchunhui 更新时间:2019-06-13 14:05:12 点击次数:
【摘要】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“开放、平等、协作、分享”的精神快速融合,催生和发展了互联网金融。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,特别是移动支付的普及,使传统现金使用量持续下降,进而影响了以现金押运为主营业务的武装押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。当前,武装押运业仍具有行业属性、法规政策、待开发的市场方面的优势,同时,在创新意识、业务开拓、队伍素质、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。武装押运业创新发展的应对之策是推动业务多元化、推动服务产品化、推动勤务标准化、推动队伍专业化、推动管理精细化。
一、武装押运业面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大挑战
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,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,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,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剂。武装押运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,是提供安全服务的现代服务行业,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保卫工作社会化、市场化、专业化改革发展的产物,其产生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,市场潜力还未完全激发,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。
但是,伴随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,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及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,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,银行卡、网上银行、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都能帮助人们轻松完成交易,现金不再是最主要的支付工具。随着社会上资金清算由以现金实物清算为主转化为以记账清算为主,货币形态也由现金更多地表现为记账货币,流通中现金在货币总量中的比重连续几年都在下降。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:2015年末,我国M2(货币总量)余额约为139.23万亿元,而M0(流通中现金)余额约为6.32万亿元,流通中现金在货币总量中的占比约为4.54%;2016年末,我国M2(货币总量)余额约为155.01万亿元,而M0(流通中现金)余额约为6.83万亿元,流通中现金在货币总量中的占比约为4.41%;2017年末,我国M2余额约为167.67万亿元,而M0余额约为7.06万亿元,流通中现金在货币总量中的占比约为4.21%。武装押运企业长期以来都是金融押运业务为主,当现金使用量减少,直接影响武装押运行业的传统业务,行业发展迎来拐点,进入了瓶颈期。总体来看,“移动支付时代”的到来将会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,互联网金融将会不断渗透,进入更广泛的领域,全社会现金使用量还将继续下降,武装押运业面临的形势仍将日益严峻。
二、正确认识武装押运业面临的优势与困境
毫无疑问,武装押运行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,一场行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。面对挑战,我们无需恐慌,更应冷静的思考、理性的分析武装押运业面临的优势与困境。
(一)行业属性带来的优势
一是行业准入门槛高,押运企业合法配备了枪支,可以提供专业武装押守服务;二是押运行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,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;三是押运企业是国有全资或控股的企业,企业公信力和大众认可度较高,有一定品牌基础;四是,押运企业有一只庞大的队伍,有待进一步开发的人力资源潜力巨大。
(二)法规政策的优势
除了自身独有的行业优势,武装押运业创新发展还有政策支撑,当前政府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,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.3%,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.5%,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,押运行业作为服务业大军中的一员,也必将充满机遇。押运行业的机遇在哪里--就在法规和政策赋予的市场空间里。按照公安部下发的《保安守护押运公司管理规定》第三条的规定,保安守护押运公司依法提供下列情形的武装守护押运服务:1、守护军工、金融、国家重要仓储、机要交通系统和大型水利、电力、通讯等依法配备公务用枪单位;2、押运前项单位生产、科研、经营服务所需的相关重要物资、文件;3、押运军工以外客户单位的大额现金、重要文物、艺术品、有价证券、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;4、需要依法武装守护押运的其他情形。从法规规定来看,押运市场绝非局限于银行或与银行相关的业务,如果深入分析,可以发现武装押运业的潜在市场非常广阔。但笔者认为,押运企业在拓展业务范围、挖掘潜在市场时,不能偏离自身主业和独有优势,盲目的追求多元化发展和企业规模,应紧紧围绕银行网点资源拓展金融行业外包服务的延伸业务,紧紧依靠武装押运优势开拓守押市场的潜在业务,深挖押运行业的广阔市场空间。近期,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出台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各沿线国家落地开花、武警部队归建和军队停止有偿服务,押运行业更应抓住政策法规的变化带来的新机遇,在从未涉足的领域开拓新的市场。
(三)待开发的市场优势
具体来看,武装押运业尚待开发的市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:第一,军工企业仓库、重要部位的守护及其生产、科研、经营服务所需的相关重要物资、文件的押运。从全国来看,许多省市都有军工企业,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,在法规明确可以经营的前提下,押运企业可以加大相关市场的培育和开拓。目前一些省市押运企业已经在开展相关业务,市场放开的信号已经释放。第二,国家重要仓储系统单位的押运和守护,如:火(炸)药生产厂及大量储存使用单位、1万立方米以上燃料储存单位、剧毒物品生产及大量储存使用单位、1000吨以上其他危险品储存使用单位、国家稀有、贵重金属储存使用单位、国有金矿黄金储存库、边远地区国家地质勘探、科研单位、国家海洋局系统所属调查船、考查船、中国海监船以及机要通讯部门。第三,大型水利、电力、通讯工程单位的押运和守护,如:大型水库、水闸、大坝以及大、中城市主要供水工程,20万千瓦以上的火(水)力电厂,重要电力网枢纽性变电站、调度中心站,省级以上重要的通信枢纽站(场)。第四,机要交通系统单位的押运和守护,如: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机要交通处以及地、市级机要交通站。第五,其他社会客户单位贵重物品的押运和守护,如:黄金产品经销商,文物收藏家及文物展览、拍卖单位,证券行业、股市等重要文件、凭证,生产高端、精密电子元件的企业。第六,高端物流类、航空押运业务,向客户提供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贵货、重要物品等点到点运送物流服务,包括报关、押运、保管等多项服务内容。第七,“一带一路”大背景下的跨境武装守护押运,为海外邮轮游艇、远洋货轮、驻外机构、海外中资企业和在国外投资的商人等团体、单位提供安全保卫服务。第八,高考、中考、研究生入学考试、公招考试、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等试卷的押运。
由此可见,武装押运市场潜力是巨大的,但仍需武装押运企业主动去营造、挖掘、培育市场,积极推广和宣传武装押运服务产品,也需政府及相关部门予以政策上的支持,更需各级行业协会在沟通协调方面助力,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。同时, 也应客观全面地认识武装押运业面临的现实困境。
1、创新意识不强,与市场化需求不相适应
押运行业因其特殊性,准入门槛较高,且大多具有区域垄断性。目前,全国有大大小小400 多家武装押运企业,它们相互独立、彼此封闭、互不越界,绝大部分都在本地行政区域内经营,业务拓展主动性很低,等、靠、要的现象比较严重。这种守着“一亩三分田”不思进取、得过且过的做法,目前已成为押运企业发展的极大障碍,如不能打破固有思维,探索押运服务新领域,企业经营将会更加困难。
2、服务对象单一,与业务开拓需求不相适应
押运企业基本都停留在传统的现金押运业务上,绝大部分押运企业的传统现金相关类业务要占到整体业务的80%以上,服务对象大多局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,为其他社会组织、个人提供定制化服务产品的开发力度还不够,勤务模式也很单一。受互联网金融影响,ATM 机运用减弱、银行营业网点萎缩,银行网点现金相关业务持续减少,不少银行已在推行网点撤并或周末停业,当现金押运业务量不断缩减,不合理的业务结构和单一的服务产品将使押运企业发展陷入困境。
3、队伍综合素质不高,与企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
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,押运企业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庞大的押运队伍,但当前押运队伍整体素质与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明显脱节,押运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,队伍人才结构有待优化。因押运行业特性,国内押运人员中,复员退伍军人占很大比例,他们在政治素质、纪律素养、体能方面具有优势,但文化水平、学习能力、创新意识方面略显不足,导致企业创新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队伍得不到保障,队伍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。同时,员工长期服务于银行,职业技能局限性明显,执行新业务的能力比较欠缺,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、培训。另外,作为业务拓展生力军的业务人员,长期习惯于被动的坐等业务,营销意识不强,市场嗅觉不敏锐,严重桎梏企业转型发展。
4、经营管理粗放,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相适应
押运企业传统经营一般采用“人海战术”,以车多、人多作为企业实力的象征,企业人均产出率并不高,亟需提高经济效益。由于历史原因武装押运行业自身行政化色彩较浓,以行政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仍很普遍,当前主营业务的下降趋势,对押运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,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,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,实现企业内增长,也是摆在眼前的问题。
此外,武装押运行业对科研的投入及应用较低,信息化程度不高,执行勤务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操作,不仅人力成本高,而且效率低下,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。
三、武装押运业创新发展的应对之策
伴随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,人们的获得感将不断增强,对幸福将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,安全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,押运行业前景可期。为此,押运行业应该主动走出舒适区,紧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潮流,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,不断开拓新市场,推动产业发展。
(一)做精传统押运业务,推动业务多元化
金融服务外包是银行业业务转型、减员增效、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,内容主要包括寄库、清分处理、ATM清机加钞、票据、凭证保管、软件开发、押运等,国内很多武装守护押运企业还处在守和押的阶段,并未形成金融服务外包的完整服务链条,仍有做精和做细的空间。押运企业的客户对象主要局限于银行,还没有形成对政府机关、企、事业单位、个人等客户的全覆盖。押运企业在新时期应尽快完善业务结构,挖掘押运行业的新产品、新市场,引进人才和技术,加快推动多元化发展。
1.做精、做细传统押运业务。押运是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流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,基本贯穿现金加钞、清机、清分、金库寄放等现金物流链,在通过押运切入金融服务外包的其他业务环节方面,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押运企业应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借助自身拥有金库的条件,打造金融外包服务“一站式平台”,逐步地将押运业务领域由单一的现金押运向款箱寄存、清分处理、设备保养维护、ATM机加钞、巡检和票据、凭证保管等全面延伸。
2.完善业务结构,实现多元化发展。押运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传统业务市场日趋饱和、发展受限,继续围绕银行开展业务已不现实,应该大力开发新的客户资源、新业务。押运企业通过帮助客户转嫁风险、规避风险获得利润,应树立风险就是商机的理念,从安全风险分析入手,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内,深入研究客户潜在需求和政策性变化所带来的潜在业务,不做市场的跟随者,而是做市场的培育者和开创者。押运企业应以服务对象多元化、业务类型多元化为基础,建立传统金融服务外包押运业务为主,非金融服务外包押运业务为补充,多种业务共同发展的良好业务结构,最终实现公司多元化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。
(二)打造优质服务,推动服务产品化
服务行业的竞争,归根结底是服务质量的竞争,服务质量不好,客户会以“用脚投票”的方式将其淘汰出局。押运企业必须将服务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,立足市场、适应市场、融入市场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着力提升服务质量,及时处理客户诉求并予以反馈,提升客户满意度。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,是将服务流程涵盖的各种要素模块化和标准化,以此来保证服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同时,推动产品多样化,开发多个服务产品,满足不同客户需求。押运企业的服务产品化之路,即在押运专业服务过程中加入产品的要素,解决服务标准、质量、成本、效率等问题,使企业变成一座批量生产高质量服务产品的工厂。
1.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开发服务产品。提升服务质量、设计服务产品不能闭门造车,而应以市场为导向,在充分调研市场现状、客户需求、市场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。在传统武装押运业务方面,应根据武装押运、金库管理、现金清分、清机加钞等不同需求,设计不同的产品。在传统业务以外,为所有潜在的客户量身定制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安全服务产品,以产品打开市场、带动市场。另外,根据国家提出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各地押运企业应结合本地中资企业境外投资情况,开展跨境押运产品的调研,为押运企业走向国际打好基础。
2.打造特色服务产品,建设押运服务品牌。“品牌”是一种无形资产,形成“品牌”就能获得知名度,有了知名度就能形成凝聚力、扩散力,从而推动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。押运企业应从“传统经营”向“产品经营”转变,并进一步升级为“品牌经营”,以特色服务产品为依托,以良好的服务质量为基础,通过服务品质赢得口碑,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,最终形成极具特色的押运行业品牌,成为公众认可的贵重物品守押保管安全专家。押运企业当前品牌建设的重点,一是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,练好企业的“内功”,为品牌打上品质优良的烙印,为品牌影响力提供内在支撑;二是加强宣传,特别是针对金融单位以外客户开展宣传,通过宣传改变押运企业仅服务于银行的固有印象,为逐步开拓新业务、新市场打下品牌基础。
(三)完善押运勤务执行的各个环节,推动勤务标准化
押运勤务是押运企业为客户提供安全服务的具体环节,客户对服务质量的直观感受主要来源于此,员工的仪容、着装、表情、坐姿、行姿和立姿体现的是公司形象,服务流程执行是否规范体现的是服务水平。执行勤务的过程中,人、车、枪弹、承运货物集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内,安全风险高度集聚,只有通过勤务标准化,才能使员工执行勤务程序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,确保勤务安全。勤务标准化的最终目标,是通过对勤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,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,以确保勤务安全,进而提高服务质量。
1.加快押运智能化建设,以技术推动勤务标准化。勤务执行过程中,安全隐患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人,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大发展的当下,只有引入科技手段,将技防、物防的作用充分发挥起来,减少人力防范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,勤务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,才能实现企业减员增效的目标。未来我国武装押运业首先要做的就是科技兴企,从单纯的依靠劳动力增加收益转变为向科技要效益,把各种技术手段应用到行业中,将人、车、枪弹、承运货物进行四位一体的关联管理,并引入大数据分析建立管理后台,对勤务执行全过程进行智能化风险评估,提升管理的风险控制能力。同时,根据金融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潜在需求,推进款箱无人交接、智能交接的研究应用,不断推动押运勤务智能化,使技术贯穿管理全过程,确保勤务全流程环环相扣,可控可溯。
2.完善勤务模式,打造勤务安全体系。押运业务的多元化,必然导致勤务模式的多元化。原有的勤务模式主要针对银行客户,随着客户和业务类型的转变,勤务模式将出现新的需求,企业应针对不同勤务需求,制定相应的勤务模式,将勤务模块化。同时,开发勤务模式应具有前瞻性,根据多元化发展的业务方向,提前设计、制定、改良勤务模式,除针对新业务应预先进行线路试运行和安全风险评估,还须对已运行的线路和勤务模式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,为业务开展和拓展筑牢基础。此外,应增强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,建立预警及时、处置有力、善后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。重点在预警上下功夫,从事后被动的发现问题和风险,向事前主动发现隐患并及时消除转变。善后工作应及时、妥当,严防次生事故发生,同时避免出现负面舆情发酵、升级等情况
(四)大力提升押运队伍整体素质,推动队伍专业化
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,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。当前押运企业受互联网金融影响,不得不走多元化发展之路,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。在未来企业的生存与竞争中,如何将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是一个重要课题,押运企业应该在挖掘队伍潜力上下功夫,从优化队伍结构入手,将传统用人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。
1.挖掘队伍潜力,推动企业发展。押运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要求押运队伍必须有更高的职业能力、服务水平,因此,如何采取有效措施,充分留住并挖掘现有人员潜力,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。一是,突出队伍培训,强化能力支撑。培训要以提高能力为目标,要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区分培训对象,根据业务需求系统性的开展培训工作。培训应充分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形势,以提高科技素质、职业技能、经营能力为核心,利用智能手机、移动互联网等媒介,将集中学习培训和借助网络分散学习培训结合起来,降低学习培训的成本,同时使教育培训更便捷,覆盖面更广。二是,营造拴心留人的用人环境,稳定押运队伍。敢于破除常规,大胆使用现有人才,坚持任人唯贤,不论资排辈。根据现有人才的特长,合理调整其岗位,营造“人尽其才,才尽其用”的用人环境,从而为现有人才营造一片净土,创造良好的环境,避免一些人才外流、跳槽等现象,有效地促进现有押运队伍的稳定。三是,完善激励机制,调动队伍活力。押运企业创新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,完善各项制度,激励和鼓舞众多人才为企业发展做贡献,留住一些原本“不安心”、“想跳槽”的优秀人才,创造出新的业绩。如:设立奖励基金、完善薪酬待遇、医疗保障等措施。
2.引进人才,优化队伍结构。一是完善企业人才引进的各项制度,使人才“进得来、做得好、留得住”,只有以良好的制度作保障,才能使优秀人才源源不断的进入企业,助力企业发展。二是,从押运企业创新发展的大战略着手分析,根据不同需求引进各类专业人才,如:投资发展、财务管理、品牌建设、智能安防、数据分析等专业管理及技术人才,以适应武装押运业市场新形势的发展需要,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地人才支撑。
(五)加强内部管理,推动管理精细化
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,将管理责任具体化、明确化,“精”就是切中要点,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,“细”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、考核、督促和执行。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进行分解、细化和落实的过程,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,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。当前我国押运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粗放、效率低下的问题,亟需结合企业的现状,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,按照“精细化”的思路,找准队伍、勤务、内部管理、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关键问题、薄弱环节,分阶段建立、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,推动公司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、从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、从“以人管人”向“以制度管人”转变,进一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,从而实现内增长。
1.将企业各项工作细分、量化,实现全流程精细化。一是实现押运市场和客户的细分、量化,适应市场变化、满足客户需求,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。二是对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进行细分、量化,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,确保权责明确。三是将企业作出的每一个战略、决策、目标、任务、计划、指令细化分解,实现责任落实到人。四是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、实施、控制、督检、激励等程序、环节,确保制度制定合理、执行到位。
2.深入推进制度标准化改造工作,夯实企业管理基础。制度的不断完善是精细管理的基础,押运企业需以工作目标为指引,进一步厘清工作职责,规范工作流程,实现效益和效率的同时提升,从而实现自我完善、可持续发展。一是抓好岗位责任制完善与落实。按照“事事有人管,人人有专责,工作有标准,评价有依据,激励有力度”的原则,完善岗位责任制,实现岗位责任制的标准化,推进岗位责任制的落实。二是抓好制度梳理和标准化改造。认真梳理、修订、补充和完善工作制度,构建适合押运企业管理实际的制度标准化体系,强化制度与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,逐步实现管理标准化、信息化。
武装押运业的未来充满挑战,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正在发生,如何把握机遇,引领行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,需要行业每一个成员共同来回答。可喜的是,在中国保安协会、海峡两岸保安(保全)业研讨会、人力防范专业委员会、武装守护押运专业委员会、安全技术防范专业委员会及地方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共同努力下,武装押运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被进一步夯实,行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。不同地区押运企业深入开展区域合作,成效初显——全国贵货押运平台体系初步建立,新型业务市场的开拓已经“在路上”。
我国武装押运业是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产物,它与改革开放同行,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,未来仍应围绕武装押运业的独特优势,开拓和培育市场,走业务多元化、服务产品化、勤务标准化、队伍专业化、管理精细化的道路,实现客户、企业、员工共赢的新型企业发展模式,从而实现武装押运业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。本文来源《2018中国保安高峰论坛论文集》。